哈哈
2009年就快过去了,
也许,我们应该学Mr. Siew所说的:
忘记过去,把握现在,展望未来。
我们期待明年会更好。
各位,
开学见! ^.<
在某方面來看,Facebook就和真實世界的聚會一樣--一群朋友傳看照片,談笑風生。另一方面,又好像將你從小到大認識的每個人(讀七年級時的青少年牧師、你的鄰居、正值青春期的外甥女)全部聚在一起,參加一場永遠開放的雞尾酒會,一場沒有主人也少有禁忌的聚會。過程中不免碰到過去不曾出現的社交難題,當然也就需要一套新的禮儀。下面列舉幾種Facebook常見的麻煩與解決之道:
我不想接受某些人成為朋友。那就不要接受。亞伯拉罕斯(Robin Abrahams)是《波士頓環球報》(Boston Globe)禮儀專欄作家,著有《現代社交禮儀》(Miss Conduct’s Mind Over Manners),她提醒讀者:「你沒有義務和任何人交往。」如果你不想交往,通常都有很好的理由,可能是:
1)你不認識對方。《臉書之書》(The Facebook Book)的作者之一艾特溫(Greg Atwan)說:「有些人的朋友超過千人,這種人可能把收集朋友當做收集勳章。」
2)彼此已疏離。你可能覺得邀請大學時代的室友參與現在的生活有些尷尬,網路禮儀專家凱洛斯(Judith Kallos)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。
3)對方是你的前男友。艾特溫認為繼續連繫很沒有必要,因為你會有壓力,好像一定要塑造出拋開過去、生活過得很充實的形象。「當男女朋友決定拆夥,各自拿回自己的CD時,應該能了解維持網路友誼是不可能的了。」如果有人希望成為你的朋友而你不想要,可以選按「忽略」,對方不會知道。或者你可以先接受,過幾天再將對方從名單中刪除。
有些朋友會過度分享私人資訊--或者很無趣。你不需要某位遠房表親每天和你分享日常瑣事,這時候「隱藏」功能就可派上用場。你後悔貼上某段文字。刪掉它,但不要致歉--那樣反而會引人注意。艾特溫說,反正別人可能根本沒看到,畢竟每位Facebook使用者平均有一百二十位朋友。
有人在我的頁面寫了不當的留言。直接刪除,這可以給對方再清楚不過的訊息。
有人在難看的照片上將我標記出來(tag)。你可以自行去除標記,然後到隱私設定裡選擇誰可以看到你的照片。艾特溫說,Facebook的隱私設定是最沒有被充份運用的功能項,你還可用以封鎖特定使用者,或限制你的頁面只有某些部分讓別人看到。
Copyright 2010
E4 乱叫. Powered by Blogger
Blogger Templates created by Deluxe Templates
Wordpress by The Bookish